
伤官之人在人际关系上产生的问题,大部分源于心理预期过高。
伤官之人往往在恋爱初期投入极大热情,甚至将自己的全部都押在对方的身上,进而做出了许多常人看来极为不理智的行为。而前期不计成本的极端投入,只会衬托出后期回报率的不尽人意。于是伤官之人的心态就会失衡,并以极端情绪的形式释放出来。
为什么伤官之人每逢过节必吵架?
因为他(她)们对这个节日的心理预期太高。他们已经在心中模拟预设了无数遍节日当天的情景,一旦心里预设和现实情景无法匹配,就会心生落差,从而演变成负面情绪的极端性宣泄。同时,伤官之人还普遍存在一种傲娇心理:我不告诉你,但你必须懂。
只有对方满足这个条件,才算得上与伤官之人“灵魂共鸣”。因此,伤官之人在一份亲密关系中,经常需要别人猜测自己的真实意图,一旦对方猜错了,他(她)们就会生气。如果对方不猜的话,则会更加生气。而每逢过节,伤官之人的这套需求矛盾就会变得更加尖锐。无论是2月14日的情人节,还是七月初七的七夕节,或是每年的生日,结婚纪念日等节日,都有一个共同点:日期具有周期性,可提前预测。
这导致伤官之人会在节日之前的某一天,就开始进行充分地预设和模拟。而这个“某一天”,大概率是节日前一个月以上。长时间的预设会导致伤官之人对该节日的心理预期变得更高。
此外,伤官之人也不会让对方纯猜,往往会在这一个月中隐约透露一些自己心理预期相关的事物。比如一个从来没有关注过数码科技的人,忽然和你讨论新一代苹果手机的厚度是多少毫米。从来不和自己讨论化妆品的女朋友,开始讲述上班通勤途中遇到了一位脸基尼女郎,从而引出最近晴天较多,女生防晒的重要性•••可是当你在节日当天,左手捧着新款苹果手机,右手拿着防晒霜时,依然还是会感受到她的不愉快。也许是因为你买的苹果手机是沙漠金,而不是白色。还有可能是因为防晒霜的牌子是OLAY,而不是兰蔻•••再或者是今天恰好公司加班,比原定计划晚了一个小时下班,一件小的突发事件影响了预设计划中的节日情景。
因此,节日事件的主角——伤官之人很不爽,心情很烦躁,但一切又好像挑不出什么毛病。于是就会随手找一件事借题发挥,故意引发吵架。在吵架过程中,当对方委屈地表达自己为了这个节日准备了多长时间,花费了多少心血的时候,伤官之人的情绪一般也宣泄完了。他们就会开始反思,反思自己是不是做的太过分了,担心对方会不会因此寒心,以后不再这样对待自己。于是他(她)们就会强行挽尊,反过来央求对方。
一旦进入这个阶段,只要你立刻提出要求,伤官之人一定不会拒绝。但仅限于此时此刻。机不可失,时不再来。如果错过了这个时刻,哪怕你得到了伤官之人的承诺,之后落实的可能性也会变得极小。
以上其实是一种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外在体现。试图通过服从性测试的方法,反复验证对方的喜爱。
很多伤官之人在未分手之前,常常以“自己吃定了对方,从而可以在‘作’和维稳之间反复横跳”沾沾自喜。直到某天,对方终于厌烦了这种“无理取闹”时,伤官之人才突然发现自己曾经的沾沾自喜只是恃宠而骄,本质上是在一次次地消磨着对方的爱意。而伤官带来的“自我”会迅速摆脱这种反思,然后将分手的原因归结于对方始乱终弃,对不起自己曾经不计成本的投入。于是对方便成了渣男。
伤官之人的社交就像是合资开公司,起初不计成本的追加投资,成为一段社交关系中的最大股东,但之后却在一次次的折腾中,陆续将自己的股份进行了变现,直到某一天,对方公开将其踢出公司时,伤官之人才发现自己起初的股份早已消磨殆尽。这便是伤官之人感情经历多坎坷的底层逻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