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滴天髓》第七章天干篇有云:“五阳从气不从势,五阴从势无情义”,这句话表面上传递的是天干的不同特性,但其背后却蕴含着五行阴阳的内在本质,这是一种自然的生存法则,是生命最原始的本真力量;有很多人上来就把它往“从格”上去解释,天真的认为阳天干打死也不从,阴天干很容易从,如果你只是这么理解,那么你的思维还是过于肤浅了,那么到底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?所谓的“气”和“势”又有什么区别呢?
“气”和“势”其实就是五行的阴阳两面,其中阳主“气”,而阴主“势”,它们彼此是辩证统一的关系,对于此在《子平真诠》中是有解释的,原文有云:“即以木论,甲乙者木之阴阳也。甲者,乙之气;乙者,甲之质。”以气而论,甲旺于乙;以质而论,乙坚于甲。而俗书谬论,以甲为大林,盛而易断,乙为微苗,脆而莫伤,可谓不知阴阳之理者矣。”
这里面提到了“气”与“质”的概念,其实“质”就是五行的形质为阴,“气”就是五行的生命之气为阳,它是任何事物的一体两面,阴阳是统一且不可分割的,比如以木举例,木的生发之力量就是“气”为阳,而木的外形就是“质”为阴,所以甲木虽然被称作参天之木,乙木被称为青青草木,但它们内部各自都有阴阳,甲木中有乙,乙木中也有甲,木的生发之气在甲木的表现就是高大挺拔,而在于乙木的表现就是破石而发,所以它们都是具有木之形和木之气的综合体。
更进一步讲,“气”就是五行的内在生命活动之动力,比如木为生发条达之气,金为肃杀收敛之气,火为发散向上之气,水为润下闭藏之气,土为承载孕育之气,这股能量我们是看不到的,但穿梭于五行内部;而“势”源于“质”,它表达的是外在可见的不同形状特质,比如高低,众寡,大小等,而成“势”意味着成“众”,不一定是“强”,比如人多势众所呈现的就是一种气势,而不是说人势强。
《滴天髓》有云:“五阳得阳之气,即能成乎阳刚之势,不畏财杀之势;五阴得阴之气,即能成乎阴顺之义,故木盛则从木,火盛则从火,土盛则从土,金盛则从金,水盛则从水。于情义之所在者,见其势衰,则忌之矣,盖妇人之情也。如此,若得气顺理正者,亦未必从势而忘义,虽从亦必正矣。”
上面是《滴天髓》的原文,很多人的理解都来自这段话,他们认为五阳干就是刚健,所以遇到财杀打死不屈从,而五阴干柔弱所以见到外界成势力就会顺从;大家要知道原文的“从气”或者“从势”,这里的“从”不是针对格局中的从格而言简单的顺从,《滴天髓》有关于从格的论述,在从象那一章,而在天干这一章谈论的“从”,它的表达更加广义,是在说明五行阴阳属性的特点,“从”是附属于,归属于之意。
具体解释为,五阳干更喜欢附属于所成之“气”,并且“气”要坚定且纯厚,“气”突出的就是精神,精神是极度专一且不可磨灭的,这样阳干之本性就会与“气旺”之环境融为一体,并且可以勇敢的去担当财杀,我们可以用“从格”进行比喻,五阳干不是不能从,而是要求所从之“气”聚集且专,比如要从“七杀”,“七杀”的主气要十分凸显且纯,如占据月令,且围克日主,并没有其他的杂气参与,此时的阳天干肯定会附属于这股“七杀”之气而从之的。
而不是说阳天干只要有根气就不从,比如乾:丙子,戊戌,甲辰,辛未;此造甲木为阳干,地支虽然见了子水“正印”,辰土和未土中都有余气,那么甲木就不从了吗?就要硬挺去承载财官吗?当然不是了,阳天干从的是专一精神之主气,只要命局达到依然可以附属而从之,戊戌月“财星”当令且透出天干,又有丙火发源,地支辰戌未三者之财气雄厚,且天干透出辛金正官在克制甲木让其就范,甲木喜从气,一旦形成主气,甲木必归附从之,所以此造为从财之局,“印星”被主气所制,去印得印,所以出身家境极好,父母为高管,自己也是985院校毕业。
阴天干有阴柔之性,它突出的是形质,也就是“势”,很容易附属于外在环境之“势”中,木盛从木,火盛从火,土盛从土,其实它就是一种极具变色龙的气质,很容易去适应外界有形之环境,不需要象阳干一样附属于专气,只要外界有一定的“势力”,哪怕有点杂质干扰,阴天干依然会去适应环境,木多就表现木的特性,火多就表现火的特性,因为阴天干是柔顺的,而“无情义”只是人为给增加的拟人说法,它并不是我们日常所定义的情义,因为五行之间的生克是自然本能的,并没有情义好坏之分。
比如从格里面有个“从势格”,从的就是“食伤生财生官杀”的相生之势,这种格局对于阴天干是很容易做到的,而对于阳天干则很难从之,因为五行之气不够专且精,过于杂之,这是阳天干所不喜的,如乾:丁丑,丙午,癸卯,癸丑;此造就是典型的从势,早年走乙巳大运,木来生火,火来生土,同时木还可以泄水之气,让癸水从木生火生土,所以命主出身家庭条件非常好,小富以上,命主本人的学业也很好;如果此造换成壬水日主,那么就要差很多了。
在从格的世界里,阳干的本性表现是不会改变的,比如丙丁火日主同时都是从杀格,对于丙火而言因为阳干,它的本性就是刚健,阳刚,所以在为人处世方面会表现的比较激进突出,敢于担当,勇于奋发,而对于丁火而言,因为是阴干,所以它喜欢审时度势,象变色龙一样依附于环境,看人下菜碟,有点八面玲珑的感觉;
总之,按照“从格”来理解五阳和五阴的特性是比较容易的,但大家不要只是局限于从格,其实这两句话“五阳从气不从势,五阴从势无情义”,它更多的是五行阴阳的先天之本性差异,学命者要细细品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