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十二地支为什么要分阴阳、五行? 天干地支是四柱命理学最基本的元件,也是最基础最基础的东西,可以这样说,没有天干地支也就没有四柱命理学。因此,天干地支是四柱命理学基础中最“底层的基石”。
什么是地支?在《易经》中乾为天,坤为地,形成天干,同时古人又发现在年复一年的循环中,月亮出现了十二次圆缺,又结合气候的变化,大地的结构和状态,时间、空间的并存性,完善了十二地支。十二地支代表了时间和空间,即,时间既可以代表年月又可以代表日时。如辰土可以代表龙年、三月、辰日、辰时;空间即方位,即四面八方都是用地支代表的。同时,地支又代表五行之气与季节的搭配,而且位置与节气相同步,地支主静,天干主动,不能体现空间、时间的对应性。
十二地支的原始意义:
“子”就是“孽”,表示“种子收藏”的意思。
“丑”就是“纽”,是用绳子捆住的意思。
“寅”就是“演”和“螟”,指万物开始伸长的意思。
“卯”就是“茂”,为万物茂盛的意思。
“辰”就是“伸”或“震”,也就是万物震动伸长的意思。
“巳”就是“已”,指万物己成的意思。
“午”就是“仵”,指世间万物过了极盛的时期,也是阴阳相交之时。
“未”就是“味”,是万物已成有滋味。
“申”就是“身”,是万物初具形体的意思。
“酉”就是“老”或“鲍”,指万物十分成熟的意思。
“戌”就是“灭”,指万物消灭归土的意思。
“亥”就是“核”,指万物成“种子”的意思。
从这里可以清楚的看出,十二地支表示的是万物生长的周期性变化,其实质就是表示宇宙的周期性运动。
那么,地支又为什么要分阴阳呢?这是由于宇宙间最具代表性的东西就是日月(昼夜),日为太阳为白天,月为月亮为晚上夜间。人们把白天(太阳)称之为阳,把晚上(月亮)称之为阴。换句话说,宇宙间最具代表性的东西就是阴阳啦。因此,代表时空概念的十二地支就必然也要分阴阳两类。
阴阳是宇宙间最具代表的东西,或者说白天晚上是最具代表性的东西,那么,除了白天晚上外,还有什么东西也具有代表性呢?那就应该是春夏秋冬四季啦。为了进一步阐述阴阳理论,人们又用春夏秋冬配合五行。这样的话,十二地支就有了阴阳五行。即,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性,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性;寅卯为木,巳午为火,辰未戌丑为土,申酉为金,亥子为水。
二、十二地支的阴阳本质是什么? 十二地支既然有阴阳之分,那么,阴阳的本质有何区别呢?分别代表什么含义呢?要回答这个问题,我们还是要弄清楚白天晚上的本质特性。白天的本质特性是明亮的,温暖的,动态的,升腾的,散发的等,而晚上却是黑暗的、寒冷的,静态的,下沉的,吸纳的等。因此,我们对比后得出,阳性的本质就是:明亮的,温暖的,动态的,升腾的,散发的等,而阴性的本质特性就是:寒冷的,静态的,下沉的,吸纳的等。所以,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性,其共性就是,温暖的,动态的,升腾的,散发的等,而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性,其共性就是;黑暗的,寒冷的,静态的,下沉的,吸纳的等。
三、十二地支的五行本质是什么? 十二地支的阴阳本质特性搞清楚了,那么,它们的五行本质特性又是什么呢?我们已经知道,寅卯为木,巳午为火,辰未戌丑为土,申酉为金,亥子为水。那么,这木火土金水又是什么呢?木是不是指树木或者木头呢?火是不是指燃烧的火呢?土是不是指泥巴呢?金是不是指金属呢?水是不是指我们能吃能喝的水呢?笔者认为,从五行的本质特性来说,应该不是指这些现象,而是指春夏秋冬的四季之气。即,木是春天的暖气,火是夏天的热气,金是秋天的凉气,水是冬天的寒气,土是四时之交的浑浊之气。由此可知,寅卯为木为春天的暖气,巳午为火为夏天的热气,辰未戌丑为土为四季之交的浑浊之气,申酉为金为秋天的凉气,亥子为水为冬天的寒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