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渊海子平》关于天地转杀的描述,“春兔夏马天地转,秋鸡冬鼠便为殃。行人在路须忧死,造屋未成先架丧”。天地转杀,基本意义是物极必反,转代表五行能量发挥到最大后向衰弱转变的过程,转又分为天转、地转。
天转是从干支旺衰角度来说的,地转是从纳音五行角度来讲的。按照上述口诀,天转包括春见乙卯,夏见丙午,秋见辛酉,冬见壬子。
天转,干支五行与季节五行相同,春五行为木,乙木,卯木。夏五行为火,丙火,午火。秋五行为金,辛金,酉金。冬五行为水,壬水,子水。地转,是从纳音五行来看的,春见辛卯,纳音五行为松柏木,与春五行比和。夏见戊午,纳音五行为天上火。秋见癸酉,纳音五行为剑锋金。冬见丙子,纳音五行为涧下水。
天地转杀的象义,命犯此煞,代表不知进退,自惹灾难,不得善终。《渊海子平》提到,天地转杀者,忌讳上任,出行、求财、建造、婚嫁主凶,日见寿命不长。
说到天地转杀这一神煞,命理师经常拿韩信的故事来举证,认为韩信就是八字犯了天地转杀,所以才不得善终。
大汉初定,未央宫的宫墙之内,表面上一片祥和,实则暗流涌动。韩信,这位曾在战场上叱咤风云、为刘邦打下半壁江山的“兵仙”,此刻正陷入命运的漩涡之中。
韩信出生于一个普通人家,自幼家贫,却胸怀大志,每日研读兵书,期望有朝一日能施展抱负。早年的他,生活落魄,常常食不果腹,甚至还受过胯下之辱,但这些挫折并未磨灭他的志向,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出人头地的决心。
秦末,天下大乱,陈胜、吴广揭竿而起,各地豪杰纷纷响应。韩信怀揣着梦想,先是投奔了项梁,后又跟随项羽,但都未得到重用。心灰意冷之际,他听闻刘邦礼贤下士,便转投刘邦麾下。起初,刘邦也未对他另眼相看,只让他做了个管理仓库的小官。直到有一天,韩信因触犯军法,即将被处斩,他仰天长叹:“汉王不是想要得天下吗?为什么要斩杀壮士?”监斩官夏侯婴被他的气魄所打动,将他释放,并向刘邦推荐。刘邦这才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,但韩信依然觉得自己的才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。
后来,韩信结识了萧何。萧何与韩信一番交谈后,惊为天人,认定他是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,多次向刘邦举荐。然而,刘邦始终犹豫不决。韩信见自己在刘邦这里依旧得不到重用,便在一个月夜,骑着一匹快马,逃离了汉军营地。萧何得知后,心急如焚,来不及向刘邦报告,便亲自骑马追赶。这便是“萧何月下追韩信”的典故。
萧何追回韩信后,再次向刘邦力荐,言辞恳切:“大王若只想偏安一隅,自然用不到韩信;但若想争夺天下,非韩信不可。”刘邦见萧何如此看重韩信,终于下定决心,举行了隆重的拜将仪式,任命韩信为大将军。
韩信得到重用后,如鱼得水,他充分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。明修栈道,暗度陈仓,一举平定三秦,为刘邦还定三秦、东进争霸天下奠定了基础;背水一战,以少胜多,击败赵军,威名远扬;后来又水淹龙且,平定齐国,刘邦封他为齐王。在垓下之战中,韩信更是指挥若定,采用“十面埋伏”之计,将项羽的楚军围困得水泄不通,最终逼得项羽乌江自刎,帮助刘邦赢得了天下,建立了大汉王朝。
随着韩信的战功越来越多,他的威望也越来越高,逐渐引起了刘邦的猜忌。刘邦本就生性多疑,再加上韩信手握重兵,功高震主,让刘邦如芒在背。刘邦开始有意无意地削弱韩信的兵权,先是将他从齐王改封为楚王,后来又以谋反罪名将他逮捕,贬为淮阴侯。
韩信被贬之后,心中十分不满,他觉得自己为刘邦出生入死,立下赫赫战功,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,实在不公。他时常称病不朝,暗中联络旧部,试图寻找机会东山再起。然而,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刘邦和吕后的监视之下。
公元前196年,陈豨在代地起兵谋反,刘邦亲自率军前去平叛。吕后和萧何担心韩信会趁机作乱,便设计将韩信骗入长乐宫。吕后命人将韩信捆绑起来,装入布袋,吊于长乐钟室的房梁上,使其不见天日;钟室地面铺着毯子,避免韩信接触地面;然后命宫女用削尖的竹竿刺死了韩信,并诛灭了他的三族。一代名将,就此陨落,年仅33岁。
在命理学中,有一种说法认为韩信被诛是因为逢天地转煞。所谓天地转煞,分为天转和地转,物极必反谓之转,旺同天干曰天转,旺与纳音曰地转。春季木旺,见乙卯为天转,见辛卯为地转;夏季火旺,见丙午为天转,见戊午为地转;秋季金旺,见辛酉为天转,见癸酉为地转;冬季水旺,见壬子为天转,见丙子为地转。命逢此日,必主夭折,行事多凶险。韩信出生于辛酉年,酉月,秋季金旺,年柱辛酉为天转,从这个角度看,似乎暗合天地转煞的格局,预示着他虽能功成名就,却难以善终。天地转杀主要是从日柱见之为主,这一分析有些牵强。从历史角度看,韩信的死更多是封建政治斗争的必然结果。他功高震主,却又不懂功成身退,在复杂的权力斗争中,成为了皇权巩固路上的牺牲品,至于是否是八字格局使然,还需要进一步探讨。